【課程背景】
工作者的效能,即是人的效能。在一個企業里,每個員工都應該有意識培養自己的“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而作為管理者,更應該長期實踐、自我操練。
由史蒂芬科維撰寫的暢銷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被譽為:美國公司員工人手一冊的書,美國政府機關公務員人手一冊的書,美國官兵人手一冊的書,美國企業界和政府管理部門的一本“圣經”。
而本堂課我們將把這7個習慣帶進企業,讓每個學員能夠真正**習慣的改變,掌握自己的人生,成就自己,成就團隊和企業。
【課程收益】
? 高效工作的原則和價值觀
? 七大習慣的詳細解讀與現場操練
【課程特色】
國際前沿知識、互動課堂、大量實操工具、現場答疑、學之能用,落地性強
【課程對象】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干部
【課程時間】1-3天
【課程大綱】
**講:七個習慣的概念
1. 什么是七個習慣
2. 什么是原則和價值觀
3. 兩個相關概念
? 思維定式
? 情感賬戶
第二講:習慣一-積極主動
1. 個人愿景的原則
積極主動這個詞如今經常出現在管理方面的著作中,它的涵義不僅僅是采取行動,還代表人必須為自己負責。個人行為取決于自身,而非外部環境:理智可以或者戰勝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責任創造有利的外在環境。
2. 人類成熟的三個時期
3. 積極主動的空間在哪里?
4. 關心圈和影響圈
第三講:習慣二-以終為始
1. 自我領導的原則
“以終為始”的習慣可以適用于各個不同的生活層面,而**基本的目的還是人生的**終期許,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的原則為基礎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次創造,和實際的即第二次創造。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構想,然后付諸實現。
2. 兩次創造
3. 設計的準則是什么?
4. 人生應當以什么為燈塔
第四講:習慣三-要事**
1. 自我管理的原則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并非時間的管理,它把**重要的事放在**位,即對生命的管理。當我們決定什么是重點后,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他們放在**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沖動所左右。要集中精力于當急的要務,就得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牽絆,此時要有說“不”的勇氣。
2. 時間管理矩陣
3. 木桶人生
4. 角色管理
5. 授權
第五講:習慣四-雙贏思維
1. 人際領導的原則
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作是一個合作的舞臺,而不是一個角斗場。一般人看事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
2. 你真的理解雙贏嗎?
? 不能雙贏就好聚好散
? 零和博弈與非零和博弈
第六講:習慣五-知彼解己
1. 同理心溝通的原則
若要用一句話歸納我在人際關系學方面學到的一個重要原則,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后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2. 溝通的神話
? 先體檢再開藥
? 自傳式回應
? 移情式聆聽
第七講:習慣六-統合綜效
1. 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在互賴關系中,綜合效益是對付阻撓成長與改變的**有力的途徑。助力通常是積極、合理、自覺、符合經濟效益的力量;相反地,阻力多半消極、負面、不合邏輯、情緒化、不自覺。不設法消除阻力,只一味增加推力,就仿佛施力于彈簧上,終有一天引起反彈。如果配合雙贏的動機、同理心的溝通技巧與統合綜效的整合功夫,不僅可以破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為動力。
2. 統合綜效是一種心態
? 三個層次
? 一個案例
? 第三選擇
第八講:習慣七-不斷更新
1. 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
人生**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人群都得靠自己,這是**珍貴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擁有財富,并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2. 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四個層面
3. 平衡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