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結構】
【課程收益】
1.提升公司培訓人員的整體思想素質;
2.明確培訓在企業中的定位,熟悉培訓管理者的角色和任務;
3.解決培訓負責人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4.認清企業培訓的作用和發展方向;
5.完善企業培訓流程及體系建設;
6.學習顧問式、咨詢式培訓的步驟與方法;
7.掌握導入大型培訓項目的實施要點;
8.掌握培訓評估的理論與實踐技法。
【課程特色】
1.實戰性--系統化的課程結構,實戰的課程內容,講述的是老師曾經做過的工作。
2.落地性--結合柯式四級評估,幫企業最大限度做到課程內容落地于員工工作中。
3.實操性--打破傳統的培訓模式,以咨詢式培訓為主導,有利于學員培訓后轉化。
4.參與性--以示范指導、模擬訓練、案例分析為主要授課方式,提高學員的參與能力。
5.方案性--提供的是一個系統又完善的培訓方案,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培訓課程。
6.效果性--培訓效果即是培訓前后變化,培訓方案可將培訓效果一目了然呈現出來。
【課程對象】
人力資源總監、經理、培訓總監、經理、主管、專員等
【課程時長】
2天,12小時
【課程安排】
一、調研(了解層面評估):
1.培訓前,通過電話、郵件、問卷等形式(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與授課老師直接溝通),對企業概況及學員需求,做一個深入調研,以確保課程內容符合企業實際情況,更具針對性。
2.依據確定的授課內容,調研學員聽課前對培訓內容的認知程度(了解層面評估表),以確保老師了解學員狀態,把控好課程的深度,并為后續效果評估做基礎資料。
備注:調研部分根據合作機構及終端企業的需求而選擇,另外需提前協商老師時間。
二、授課(以咨詢的視角講授):
破冰:
1.為保證效果、增加授課的趣味性、互動性、參與性,采用團隊競賽的培訓方式。
2.進行團隊分組,確定每組的隊長、隊名、口號。
3.宣布課程進行中的團隊比賽規則。
第一章 理解培訓
(一)什么是培訓
(二)企業為什么要培訓
(三)企業培訓難原因分析
(四)企業培訓體系建設模型
第二章 培訓資源體系的構建
(一)培訓課程體系的構建
1.課程體系的構建基礎---崗位分析
( 案例分析:某公司培訓專員崗位的職責分析
( 案例分析:培訓專員崗位說明書及培訓課程的設置
( 分組討論:選擇公司的某崗位進行崗位分析,并確定該崗位應該培訓的課程明細
2.課程體系的分類
1)專業知識和技能課程設置-----依據崗位分析確定
2)心態類課程設置
a.企業文化理念
b.企業員工行為標準
c.職業工作者應有的精神、心態
d.工作壓力處理
3)通用管理類課程設置
a.目標與績效管理藝術
b.計劃與執行管理藝術
c.控制與改善管理藝術
d.部屬培育與激勵管理藝術
e.有效授權管理藝術
f.溝通與協調管理藝術
g.團隊建設
4)新員工入職類課程設置
a.企業的歷史及未來發展
b.企業文化(企業理念和精神)
c.企業相關管理制度
d.企業員工職業化素養及行為規范
e.崗位職責與工作要領
f.安全常識
g.企業環境參觀感知
(二)培訓講師體系的構建
1.根據課程要求選拔講師
2.對講師進行課程開發及授課技巧培訓
3.組織講師開發課程
4.審核開發課程的內容
5.將課程講義教材化
6.將課程教材分類管理
( 案例分析:某公司講師管理辦法
(三)培訓評估體系(在日常培訓管理工作的開展部分中講授)
第三章 日常培訓管理工作的開展
(一)日常培訓管理工作流程
(二)培訓需求調查分析
1.理解培訓需求調查分析
2.組織層面的培訓需求調查分析
3.部門層面的培訓需求調查分析
4.崗位層面的培訓需求調查分析
( 案例分析:某公司的組織層面的培訓需求調查分析
( 分組討論:某本公司企業年度培訓需求調查分析
( 案例分析:培訓風波
(三)制定培訓計劃
1.確定培訓目標
1)制定目標的原則
2)目標對話五步驟
( 案例分析:海宇公司管理技能培訓的培訓目標的確定
2.培訓費用預算
1)計算培訓成本
2)設計培訓預算
a.根據年度培訓計劃的要求直接推算年度培訓預算.
b.事先劃定年度培訓預算.(此種方法是制定培訓計劃的基礎)
3.制定年度培訓計劃
( 案例分析:海宇公司的年度培訓計劃
( 場景模擬:結合公司實際制定年度培訓計劃
4.制定培訓項目實施計劃
( 案例分析:海宇公司的管理技能培訓計劃
(四)培訓實施
1.確定培訓地點
1)培訓場所的選擇
2)培訓場所的布置
2.準備好培訓講義、設備等
3.提供后勤保障
4.擬定培訓通知
( 案例分析:應該在哪兒培訓
(五)培訓效果評估
1.培訓五層次評估的內容
2.了解層面評估的方法運用
( 案例分析:船務知識培訓的了解層面評估
3.反映層面評估的方法運用
( 案例分析:船務知識培訓的反應層面評估
4.學習層面效果評估的方法運用
( 案例分析:船務知識培訓的學習層面評估
5.行為層面平的的方法運用
( 案例分析:船務知識培訓的行為層面評估
6.績效層面評估的應用
( 案例分析;晨星公司培訓效果評估
(六)撰寫評估報告
(七)培訓評估資料的歸檔管理
5.培訓教材類(按部門分類歸檔 E)
第四章 制定培訓管理制度
(一)建立培訓的制度體系
(二)制定培訓制度樣式
( 案例分析:海宇公司的培訓管理制度
( 分組討論:制定本公司的培訓管理制度
課程回顧與分享:學員的心得體會;學員的案例分享;老師的課程回顧與現場答疑
三、問卷(反應層面評估):
1.培訓項目結束時,立即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來收集受訓人員對于培訓項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評估。包括對培訓講師、培訓科目、設施、方法、收獲、特別是培訓內容的看法。這個評估可以作為改進培訓內容、培訓方式、教學進度等方面的建議或綜合評估的參考。
2.依據授課內容,對學員聽課后的感知情況,進行課程后評價并統計結果。將評價數據與培訓前調研數據做比對,以此來確定學員在培訓前、后,對知識掌握的提高程度。通過培訓前后的數據對比,將培訓效果的基本價值直觀體現出來,避免培訓后看不到效果的尷尬,讓企業領導看到實實在在的培訓效果,有利于培訓主管開展工作。
3.問卷結果由合作機構或者終端企業匯總,并提供給培訓講師一份匯總版評估表。
備注:問卷部分根據合作機構及終端企業的需求選擇,可用機構或企業的評估問卷。
四、考試(學習層面評估):
1.培訓課程結束后,采用書面考試和課后作業的方式,考查學員對課程內容的實際掌握情況。考試環節的設計,可幫助學員對培訓內容整體回顧、總結、消化,并與自己實際工作對接。
2.考卷結果由合作機構或者終端企業匯總,并提供給培訓講師一份匯總版。
3.作業部分是培訓現場的延伸,引導學員通過所學知識結合工作實際,對作業題進行深入分析、思考,對作業題中出現的場景,找出更優的解決方案,提高參訓者由知到行的轉化能力。
備注:考卷及作業部分由培訓師根據課程內容針對性設計。
五、跟蹤(行為層面評估):
1.培訓項目結束后三個月,為行為改善期。講師針對本次授課內容,提出行為層面的改善點,學員對照需改善點的差距,提出改善措施,并由企業跟進檢查改善情況。由受訓人員的上級、同事、下屬或者客戶觀察他們的行為在培訓前后是否發生變化,是否在工作中運用了培訓中學到的知識,確保學員工作技能的提高。這個層次的評估通常需要借助《行為改善措施表》,來記錄學員培訓后在實際工作中的行為變化。
2.行為層面的評估是考查培訓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標,也需要企業投入較多的精力。
備注:《行為改善措施表》由培訓師根據課程內容和企業對學員的要求針對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