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前言
請問:工作需要動腦子嗎?
又要,又不要。而且大多數時候是不用動腦子。
為什么?因為成天在做的事情已經形成慣性,憑經驗、靠下意識就能“順”下來。
但是在三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動腦子:個人績效沒有突破時、團隊績效沒有進展時、部門協作遇到障礙時。
不過當我們真的需要動腦子、有意識地解決問題的時候,卻突然發現自己的腦子不夠用了……因為這不是我們習慣面對的事情;因為我們很少被訓練過怎么分析和思考問題。特別是當我們需要與組織內部同事一起分析和商量問題的時候,會更加盲目而且情況更令人沮喪,管理中遇到重重問題,不知該從哪里入手;單憑直覺做決策,做出來也不知道好不好……
缺少一套科學的、強有力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工具的幫助,我們只好重復這樣解決問題的方式:拍腦袋做決定、沿用舊方法、沒有預防措施、忙于到處救火……
**后導致:下屬不理解,同事不配合,客戶不滿意。
適合狀況:
課程特色:
(1)互動性 本課程**識別問題和決策分析的練習,輔之以講授和點評。
(2)針對性 本課程采用的案例均系受訓企業經營管理中實際的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3)實用性 本課程不僅包括對問題分析與解決在內機理的分析,更加注重方法與工具的使用和實際運用能力的提升。
課程對象:全員
課程人數:
課程形式: 理論講授、案例分析,行動學習實操
課程時間: 2天
課程內容:
**部分:明確問題
授課形式: 講師講授、故事、視頻、學員研討
1. 目標和現狀的差異
2. 問題和問題點
3. 問題的分類
4. 解決問題的五個原則
視頻:描述問題
第二部分:分析問題的工具方法
授課形式:講授工具,案例研討
運用KT法分析問題
What
什么有問題的對象是什么?
具體問題是什么?Where
地點被觀察到在哪里有問題(地理位置)
問題在對象的什么位置?When
何時有問題的對象什么時候首次被發現(時間)?
在對象的運作周期,歷史或運輸,問題什么時候首次被發現的?Extent
程度有多少對象表現出來問題?
單獨一個問題規模有多大?
單個對象有多少問題?
問題的趨勢是什么?
第三部分:運用團隊共創法針對原因提出對策
授課形式:實例操作,掌握工具
本階段,老師將帶領學員就實際工作中真實的課題; 采取個人獨立思考,和團隊研討決策的方式,引導學員透過與同事深入討論掌握解決問題之道
1. 針對原因,設定解決問題的有效目標
2. 提出實現目標需要考慮的具體對策
3. 將各種對策歸類,并提煉核心思想
4. 團隊共同決策找出影響目標實現的關鍵對策
第四部分:基于有效對策的12個創新方法
授課形式:講授方法,案例分析
解決問題是工作的靈魂,但解決問題絕不是毫無章法、天馬行空。認知解決問題的障礙和學習解決問題的十二大方法,把解決問題的意識**行為習慣形成潛意識,從而形成直覺和靈感或者超感和超意識,并**終形成一個個不斷發展的相對的解決問題的體系——人人都可以。使用科學的方法將各種有關信息進行探索、加工、有機組合和應用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靈感產生于系統思考、有準備的大腦。
1、解決問題的價值曲線
l 創造性解決問題的三要素
1)新穎
2)價值
3)可行
l 解決問題的兩個方向:價值和成本
l 四個基本問題
1)提升
2)要素
3)排除
4)減少
2、解決問題的十二大方法
1)加一加 2)減一減
3)擴一擴 4)變一變
5)改一改 6)縮一縮
7)聯一聯 8)學一學
9)代一代 10)搬一搬
11)反一反 12)定一定
第五部分:制訂有效的行動計劃
1. 運用盈利矩陣選擇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 運用ARRA法則,形成有效的工作計劃
第六部分: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