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大綱
. 概述
1.1 通過供應商評估,將確定是否存在與供應商建立業務關系的基礎
1.2 供應商評估的最佳時機
2 供應商評估框架
2.1 供應商評估的主要步驟
2.2 成功的供應商評估所需的前期準備工作
2.3 采購品項等位
2.4 供應定位模型(80/20法則、ABC分類法的應用)
2.5 識別建立供應商定位模型過程中應考慮的主要問題
2.6 較少供應定位模型如何能夠幫助公司確定各采購品項在供應商評估工作中的優先級別,并確定應重點進行供應商評估的采購品項
2.7 描述公司與供應商直接可能建立的關系模型,以及這些不同類型的關系對供應商評估的影響
2.8 供應商評估的基本模型
2.9 確定評估標準
2.10 確定供應商評估所包含的兩個主要維度
3 潛在國內供應商評估標準
3.1 理想的“供應商資料表”
3.2 關于質量的能力測評標準
3.3 關于供應可獲得性的能力測評標準
3.4 關于響應性的能力測評標準
3.5 關于供應成本的能力測評標準
3.6 測評供應成本的未來能力績效
3.7 測評供應商滿足公司對降低成本要求的積極性
3.8 供應商的綜合能力和商業態度
3.9 不同類型的采購品項的評估標準
3.10 常規型采購品項評估標準
3.11 杠桿型采購品項評估標準
3.12 瓶頸型采購品項評估標準
3.13 關鍵型采購品項評估標準
4 積極性測評模型
4.1 供應商感知模型
4.2 供應商如何看待潛在客戶
4.3 供應商定位
4.4 對四個象限的研究
4.5 評定綜合等級
5 供應商識別、篩選與調研
5.1 識別供應商的不同方法,并說明每種方法的優點和缺點
5.2 在評估供應商之前,進行供應商篩選的主要標準
5.3 一些可供選擇的篩選標準
5.4 供應商調研
5.5 供應商識別所使用的信息源
5.6 評測供應商能力和積極性的信息源
6 設定權重與評定等級
6.1 設定供應商能力測評標準的權重
6.2 供應目標-設定評估標準權重的基礎、
6.3 確定權重
6.4 案例:為某測量設備設定測評標準
6.5 評定潛在的供應商能力等級
6.6 確定評估類別的值域與分值
6.7 利用測評標準和分值來評定供應商的能力等級
6.8 案例:給供應商能力評估-測量設備
6.9 將能力等級與積極性等級綜合在一起
7 供應商財務狀況測評
7.1 財務報表
7.2 資產負債表
7.3 損益表
7.4 財務比率
7.5 利潤比率
7.6 償債比率
7.7 案例:ABC有限公司償債比率計算
8 后續工作
8.1 對候選供應商進行SWOT分析
8.2 SWOT分析實例
8.3 供應商那個分類
8.4 記錄供應商信息
8.5 供應商評估結果反饋
8.6 供應商能力培養與積極性提升
8.7 更新供應風險評價
8.8 供應商審查問卷
8.9 案例:制定一份完整的供應商調查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