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
1、政府相關部門:發改委(特許經營)、物價局、財政局(政府購買服務)、建設局、市政局、水務局、交通局、環保局、開發區、高新區等; 2、相關行業和企業:城市基礎建設、城市供水、供暖、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綜合管廊、軌道交通、醫療和養老服務設施等企業; 3、專業服務機構:投資銀行、信托機構、咨詢公司、財務顧問、律師等。
目的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共同提供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2013年7月31日,國務院總理提出,要利用特許經營、投資補助、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經營性項目建設與運營。作為新一輪城鎮化建設中的重大改革舉措,這被認為是PPP模式開啟的信號。PPP已經成為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最熱的詞匯之一。各級地方政府忙著推薦PPP項目,國企、民營企業、銀行、律師紛紛解讀政策、進行PPP培訓,甚至連最早開展PPP模式的英國也專門為中國撰寫報告支招。2016年PPP正式進入實戰操作新紀元。
內容
【1】PPP相關理論與最新國家政策分析:
1、PPP發展歷程、政策演變;
2、引入PPP動機、如何正確解讀PPP新政策;
3、現階段PPP實施的機遇與挑戰;
4、企業參與PPP項目的注意事項;
5、西方PPP經驗與中國國情。
6、2019中國在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及政策導向。
【2】PPP模式的三大核心因素:
1、伙伴關系;
2、利益共享;
3、風險共擔。
【3】PPP模式特征:
1、項目為主體;
2、有限追索貸款;
3、合理分配投資風險;
4、資產負債表之外的融資;
5、靈活的信用結構。
【4】PPP模式分類與案例
1、外包類;
2、特許經營類;
3、私有化類;
4、組織實施、交易結構、定價機制、財務測算、協議體系;
5、存量PPP項目交易結構設計特點;
6、PPP項目關鍵成功要素:五大定性要素、兩大定量要素。
7、PPP模式現實案例
【5】PPP項目操作流程管理:
1、PPP項目開發的操作流程步聚與改進辦法;
2、PPP項目實施方案的編制步聚及要求;
3、PPP項目案例分析(分析項目的主體結構、融資方式、風險分擔方式、合同設計、技術指標、運行管理、退出機制);
4、PPP操作流程及實際案例解讀。
5、PPP項目的主要法律文件構成;
6、PPP項目風險管理。
【6】PPP項目典型的成功或失敗案例:
1、道路、收費公路、城市軌道交通、鐵路等交通領域;
2、供水、供電、污水處理、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市政基礎設施領域;
3、學校、醫院等公共事業,城鄉一體化等園區開發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