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
全體員工
目的
從定型心態到成長心態
內容
別掉入定型心態的陷阱
小朱做事從不主動積極;
小王做事總是馬馬虎虎;
小李做事總是拖拖拉拉;
小趙做事喜歡逃避責任;
小馬……
這是我們在管理培訓中經常遇到管理者認為下屬不足的地方,而這種判斷正是由于定型心態導致,如果我們不改變這種心態,要么我們開除他們,招到更優秀的人;要么每天累的半死不活,還績效不佳。
同樣對于教育孩子:
我們的孩子好動;
我們的孩子粗心;
孩子不喜歡數學;
孩子不喜歡英語;
孩子認為:“我的數學老師不好”;“我的英語老師很爛”;
……
這都是定型心態,這種心態會讓孩子的路越走越窄,甚至一無是處。而與之對應的是要培養自己和孩子的成長心態,心理學教授德韋克傾注大半職業生涯研究這兩種心態,她認為,對于定型心態的學生來說,初中是一個轉折點:小學時定型心態的表現和成長心態學生一樣出色,但到了初中就急轉直下,并且在此后數年里一直走下坡路。
如何知道自己是定型心態還是成長心態呢?
對于面四句話你是否同意:你是某一類型的人,不管怎么做都很難真正改變;不管你是哪種類型的人,你總是達成實質性的改變;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行事,但是你的重要構成部分無法真正改變;你總是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你這種類型的人。如果你同意第1條和第3條,那么你是“定型心態”的人;如果你同意第2條和第4條,你應該是“成長心態”的人。(如果你同意第1條和第2條,你可能是神經錯亂的人)
定型心態的人相信,每個人的能力大致先天確定了
這個人數學好,天生就有好的數學思維,這個人喜歡寫作,看書,天生就有文學家思維等等,定型心態傾向于逃避挑戰。在表揚孩子時:“你可真聰明!”“你的英語很棒!“你籃球打的很棒!”其實是在助長定型心態。
成長心態的人恰恰相反,他們相信能力像肌肉一樣可以鍛煉
我們看到很多偉大的科學家不僅在數學、物理方面很好,他們在天文,地理,文學,社會科學等方面也很有造詣,像有些學霸一樣,每門課都能學得很好,有的還參加很多課外活動。成長心態愿意發揮自己的長處,敢于冒險犯難,能夠接受指教,會在不斷改進中提升自己。成長心態贊美的是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分:“你這么努力做事,我為你感到自豪。”“你把老師的改錯都認認真真的做了,為你點贊”。
定型心態的人可以學會接納成長心態嗎?
答案是可以的,這個過程需要訓練。作為管理者,很多人認為成果最重要,或只看員工的績效:“我不關心你怎么做,最后做好就行了!”常常忽略了下屬的學習階段或練習階段,認為練習只不過是差勁的執行,盡量避免練習。所以員工成長很慢,甚至不愿成長,不敢出錯,害怕擔當責任,所以逃避,推脫責任,團隊之間缺乏協作。而管理者卻不斷的告訴大家要有團隊精神,能夠相互協作,可員工覺得自己沒法去做,協作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沒有做好會被認為能力不足,甚至還要擔當責任,所以寧肯不做,也不冒風險做錯。這恰恰在員工心中也形成了一種定型心態,繼而變成了團隊文化。而成長心態正是讓員工敢于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不斷改進,錯了繼續學習,找到做的更好的方法,員工才愿意主動去做,才愿意擔當責任,這也會形成團隊文化。所以作為管理者首先要訓練,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成長心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