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治大國若烹小鮮”——用《道德經》的治世思想去管理企業!
《道德經》是古代的“帝王管理學”,這個說法,即使以如今的觀點來看,仍舊一點都不為過。
在古代的歷史中,儒家思想是顯學,它所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受到歷朝歷代中央政府的推廣,這也是為了維護歷代帝王統治國家的需要。
因此,古代的無數學子們,通過學習儒家思想,然后參加科舉考試,最后將自己所學為國家所用,可見,儒家思想,是一門名符其實的關于“為臣之道”的學問。
那么,在古代,有沒有教授“為君之道”的學問?——有沒有一門學科,教古代的帝王如何做皇帝,如何治理江山社稷呢?
有!這門課,就是老子的《道德經》!
在印刷術并不發達,信息傳媒遠未普及的古代社會,以《道德經》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那個儒家文化大一統的時代里,屬于不折不扣的“隱學”,也就是說,它是少數人才能接觸到的學問!
《道德經》這門“課程”,在古代,只能在宮廷之中,供王親貴族們學習。
如何治理天下?如何讓朝堂上的群臣以及四方的諸侯,甚至普天之下所有的百姓臣服?這是一門大學問!而這門大學問,非老子的《道德經》而無以擔當!
也正因此,如今在全世界,《道德經》都是翻譯最多,發行量最大,流通最廣泛的一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據統計,《道德經》在全世界的發行量,僅次于《圣經》,即使在美國和歐洲等西方國家,研究《道德經》的學者,也大有人在。
一部《道德經》僅有5000多字,其中卻蘊含了博大精深的宇宙和自然規律,以及人生的哲學和大智慧,書中關于論道、修身、治國的思想更是比比皆是。
將《道德經》的思想挖掘整理,運用到現今的企業管理和社會管理中,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大事,卻并非難事,難的只是由于時代的變遷,現今社會的人們對文言文閱讀和理解產生了一些障礙。
——因為,在古代,《道德經》本就是一部蘊含了人生智慧和“管理大道”,應用極其廣泛的文化經典!
課程收益
1. 幫助培訓對象了解《道德經》中闡述的宇宙和人生的智慧
2. 幫助培訓對象了解《道德經》的修身之道
3. 幫助培訓對象將《道德經》的管理思想用于現代企業管理中
課程對象:本課程適合高端人士:企業家、高管人群、大學教師等
課程特色:案例講述 課堂討論,遵循“大道至簡”的原則,用簡單的思維方法呈現《道德經》中的管理思想,是本課程的特色
課程大綱
第一章 《道德經》中的管理——論道篇
一、道是規則
1. 道先天地而生
2. 道法自然
【小組討論】在你的企業中,如何做到“道法自然”?
二、道常無名
1. 可道者,非常道
2. 道常無名,隱而無形
【小組討論】作為一名企業領導者,是“無名”好,還是“有名”好?
三、道,空虛不盈
1. 道本空虛:為道者是能容納天下的“容器”
2. 不盈,留有空間
【案例分析】企業管理者要為自己留有空間
四、道,清靜無為
1. 致虛極,守靜篤
2. 清靜無為的大道
【小組討論】“清靜無為”是不是不管事?
第二章 《道德經》中的管理——治國篇
一、大道至簡
1. 道是簡單的
2. 治大國若烹小鮮
【案例分析】最好的方法,都是簡單的:2個案例分享
【小組討論】“舉重若輕”話管理:現今企業中,員工用手機微信和上網已經是常態,很多員工更會因此而影響日常工作,面對這個管理問題,應該如何用更智慧的方法來應對?
二、無為而治
1. 圣人的教化:處無為之治,行不言之教
2. 善行,無轍跡
【案例分析】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小組討論】把事情做得最好的人,是什么樣的?
三、以人為本
1.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2. 愛民如子
【課堂測試】你愛護你的下屬嗎?
【小組討論】如何用“以人為本”的思想留住你的員工?
四、以柔克剛
1. 上善若水
2. 知其雄,守其雌
【案例分析】周文王和曹操,“知雄守雌”的兩個案例
【小組討論】老子認為“貴柔”的思想可以在管理實踐中暢行無阻,你認為呢?
第三章 《道德經》中的管理——修身篇
一、為道者慈
1. 慈善是最好的道:老子的“治世三寶”之首
2. 無私會有更大的收獲: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案例分析】老子的慈和佛家的慈悲心
【小組討論】為何現在的企業家都熱衷于做慈善?你的企業該如何運用老子“貴慈”的思想?
二、為道者儉
1. 儉樸中自然見道
2.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案例分析】節儉的觀念過時了嗎?
【小組討論】如今的大部分企業,都要面對和90后的員工打交道的問題,如何在從小養尊處優的90后群體中,培養節儉的理念?
三、為道者不為先
1. 為道者的謙卑心
2. 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小組討論】面對一次升職的機會,到底是爭,還是不爭?
四、為道者自知
1. 知人者智
2. 自知者明
【案例分析】做企業的“加法”和“減法”
【小組討論】知人和自知哪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