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說明工作研究的內容1.程序分析;2.人機作業分析3共同作業4.動作分析分析5.動作經濟原則并輔以案例。以簡單易用的啟發式(直覺式)法則,即使生產**線人員也很容易的使用,在**短的時間內完成生產線平衡的任務,除去費時的試誤法。另外,提出限制理論對生產線平衡的看法與建議,使生產線得到穩定的產出
【課程對象】
總經理/生產副總/質量副總/精益管理組織者/各級層生產主管/各基層品質管理人員及主管
【課程形式】
專題講授/互動問答/案例分析/視頻分析/現場討論
【課程時間】
2天(每天不少于6標準課時)
【課程目標及效果】
透過案例說明與演練,學員能夠學會并應用1.程序分析;2.人機作業分析3共同作業4.動作分
析分析5.動作經濟原則及以啟發式(直覺式)法則規劃生產線的平衡,與產線管理的要點。
【課程綱要】
**部分:工作研究
1. 工作研究的內容
2. 方法研究的層次
第二部分:程序分析
1. 基本圖記號
2. 1)車間布置及流程圖案例分析
2)5W1H提問技術
3)ECRS改善原則
4)工程分析
5)整理分析結果
6)改善后的工廠布置
7)改善前后比較
8)是否有再改進的空間?
第三部分:人機作業分析
1. 分析記號
2. 案例分析
1)作業者-機械分析的步驟
2)分析一周期的作業
3)使時間一致
4)作業者─機械分析圖表
5)整理分析結果
6)改善的著眼點
第四部分:共同作業分析
1. 案例分析
1)共同作業分析步驟
2)分析一周期的作業
3)使時間一致
4)制作共同作業分析表
5)整理分析結果
6)共同作業分析的改善前后之比較
第五部分:動作分析
1. 動作分析的目的
2. 觀察作業動作的方法
3. 動素分析
1)動素分析_概述
2)基本動作記號(18個動作)
3)基本動作分析專用紙
4)動素分析_示例
第六部分:動作經濟原則
1. 動作經濟原則的定義
2. 動作經濟原則
1)四條基本原則
2)動作的三要素
3. 動作經濟原則的作用和應用目的
1)30個圖例
第七部分:生產線平衡
1. 產品生產單元(模塊)爆炸圖;
2. 先行圖(Precedence diagram);
3. 決定生產節拍及理論上的工作站數;
4. 指定工作站_啟發式(直覺式)法則;
5. 案例及練習;
6. 生產線不平衡之解決方法;
7. 生產線平衡:U型線平衡;
8. 直線型生產線平衡vs.U型線平衡;
9. 限制理論對生產線平衡的看法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