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
企業總裁;企業高、中層管理人員
目的
管理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從而改善經理人的工作效率和能力,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和經營業績。
內容
今天的企業,不僅僅只是強調管理的標準化、管理的制度化、管理的程序化、管理的人性化……員工職業化素養的高低已經成為眾多企業日益關注的焦點,但是,到底什么才是職業化呢?簡單講,職業化就是一種工作狀態的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用合適的方式,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使員工在知識、技能、觀念、思維、態度、心理上符合職業規范和標準。具體講包括:職業化包含職業化素養、職業化行為規范和職業化技能三個部分內容。 職業化的作用體現在,工作價值等于個人能力和職業化程度的乘積,職業化程度與工作價值成正比,即:工作價值=個人能力×職業化的程度。如果一個人有100分的能力,而職業化的程度只有50% ,那么其工作價值顯然只發揮了一半。如果一個人的職業化程度很高,那么能力、價值就能夠得到充分、穩定的發揮,而且是逐步上升的。如果一個人的能力比較強,卻自覺發揮得很不理想,總有“懷才不遇”的感慨,那就很可能是自身的職業化程度不夠高造成的。這樣就使得個人的工作價值大為降低。 企業無法對員工職業化素養有強制性的約束力,職業化素養更多的體現員工的自律上,企業只能對起所有的員工的職業化素養進行培養和引導,幫助員工在良好的氛圍下逐漸形成良好的職業化素養。對于企業而言,每年引進大量的新員工,就是一塊這樣的鐵,是讓他鋸融消損,還是煉成一塊好鋼?相信企業更希望引進的是好鋼,讓其成為企業的發展希望和頂梁柱。梅花香自苦寒來,要成為一塊好鋼,除了員工自身的努力和追求,很大程度上更取決于企業對他的引導、熏陶和培訓。 系統性學習的需要:企業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注重綜合能力的均衡發展,因而在管理技術上也要注重系統性的學習和掌握。 改變行為的需要:對企業來說,不能改變管理行為,從而提升績效的訓練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本訓練將職業經理必備的管理技能設計成一個個核心能力點,使我們通過抓能力點而達到改變行為、轉變觀念的目的。 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需要:管理技能是動手能力、實戰能力,不能用于企業管理實踐的方法是無效的。職業經理的管理技能訓練聚集于管理的實際操作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