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對經濟發展具有多方面積極作用。 第一,大規模促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對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需求非常大,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是推動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第二,大幅度提升傳統基礎設施的功能和效益。對傳統基礎設施而言,智能化改造升級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不僅可以提升傳統基礎設施自身價值,也能將整個設施及其服務對象融為一體,提高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第三,促進傳統基礎設施領域衍生出眾多新業態、新模式,從而促使全行業轉型升級。因此,加快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升級,促進傳統基礎設施向融合基礎設施轉變,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我國能源、交通與城市基礎設施等傳統基礎設施領域不斷加強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行業面貌與發展模式發生巨大變化,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例如,國家電網不斷推進電網生產與用電服務數字化,企業生產管理效益極大提高。從電網生產數字化看,強化電網規劃、建設、調度、運行、檢修等全環節數字化管控,推廣應用圖數一體、在線交互的“網上電網”,有力支撐各電壓等級電網在線可視化診斷評價、智能規劃和精準投資,基本實現“電網一張圖,數據一個源,業務一條線”。從用電服務數字化看,通過打造融合線上線下服務的“網上國網”平臺,全面推行線上辦電、交費、查詢等125項業務功能,實現服務一個入口、客戶一次注冊、業務一網通辦。平臺累計注冊用戶數突破1.26億,線上繳費9.8億筆,金額1400億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力推行線上辦電,提供“欠費不停電”“不計滯納金”等貼心服務,讓人民群眾足不出戶享受便捷服務。
作為世界第七大深水港的青島港,于2017年被改造成亞洲第一個自動化港口。改造后,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橋吊平均單機作業效率不斷刷新世界紀錄,搬運集裝箱的車輛無需駕駛員,實現無人值守。
垃圾處理一直是困擾城市發展的一大難題。近年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開發的無人垃圾處理技術,有望解決這個難題。青島國真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Eiiplat環境產業互聯網平臺,以工業互聯網技術賦能垃圾處置。浙江杭州富陽循環經濟產業園餐廚廚余垃圾處置智能工廠,通過運用物聯感知設備與大數據、云計算、微平臺等技術,實現廠區生產智能管控與智能運維,現場生產無人化運行,并根據廠區運行數據建立算法模型反向控制優化生產工藝與調度,有效減少能耗28%,提高產能20%,實現綜合增效20%以上。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一步加強能源、交通、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升級,已出臺一系列促進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升級的政策措施。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升級不僅涉及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跨區域統籌,還涉及智能化改造所必需的通信網絡一體化、數據共享交換等業務,因此需加強頂層設計,從國家層面統籌協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要“推進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設置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升級工程,規劃智能鐵路、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能航運、智慧民航、智慧城市軌道交通、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七大智能化建設項目。《“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要“加快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動能源基礎設施數字化,加快信息技術和能源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能源產業數字化升級,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推廣應用。《“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要求“加快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市智慧化轉型發展”,明確推動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與改造,加快推進城市交通、水、能源、環衛、園林綠化等系統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與改造,加強泛在感知、終端聯網、智能調度體系構建。一系列國家規劃和政策措施,將極大推進未來我國傳統基礎設施行業現代化進程,傳統行業面貌將發生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