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企業的競爭不僅來自于產品、資源的競爭,同時也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單純通過直接管理者的扶、幫、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員工職業發展的需求了。隨著企業內外部人才的壓力,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需要將員工的知識、技能以及工作態度留在企業組織中,并以此來強化組織的核心競爭力。而能長期有效地提升組織競爭力,大部分企業都選擇了培養員工的課程設計、開發和呈現的綜合能力。
課程設計與開發是一項系統而科學的工作,為了課程能夠最終滿足業務需要,開發人員需要根據清晰的步驟,運用具體而實用的工具來完成課程設計與開發的任務。這些沒有系統的培訓學習很難學會。同時,在實際工作中,就算設計好了內容,同樣因為表達呈現不佳,也會讓人難以接受。因此,本課程就講從課程設計開發入手,結合演繹呈現的技巧,全方位提升學員的綜合能力。
課程時間:2-4天 6小時/天
課程對象:企業內訓師,高中基層管理人員以及在各業務崗位需要培訓的員工
課程目標:
● 能通過課程內容聚焦課程主題,搜集素材和搭建結構;
● 了解并運用課程設計的啟承轉合結構,并能結合現有素材使用教學手法;
● 學習并運用課程中自我管理、形象管理和語言表達技巧;
● 靈活使用控場和調動技巧,結合感性和理性的表述方式授課。
課程特色:
● 涵蓋課程設計,開發和呈現全流程,全方位解析課程開發設計;
● 內容源自國際職業培訓師TTT課程內容,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業務實際場景進行講解,讓學員更有代入感,便于理解和記憶;
● 現場帶動學員進行課程設計,在課程結束時完成課程框架和內容,更具備實操性。
課程方式:
講授法,案例分享,現場演練,視頻討論,場景模擬,游戲互動。
課程大綱
一、培訓的認知
1.企業培訓基礎知識
1)什么是培訓?
2)什么時候好的培訓?
3)培訓的趨勢
2.內訓師的角色和任務
1)內訓師在企業內的角色
2)內訓師的任務
3.內訓課程參考標準
1)內訓課程開發導向
2)內訓課程開發標準
二、明確課程定位
1.任務導向:擬定課程題目
1)根據授課對象
2)強調核心內容
3)確定教學方式
4)輔助課程推廣
2.受眾導向:分析學員對象
1)課程重點群體
2)學員特點分析
3)學員預案分析
3.需求導向:分析場景需求
1)聚焦學員問題
2)明確授課期望
4.結果導向:設定教學目標
1)知識/概念類目標
2)技能/方法類目標
3)態度/意識類目標
三、組織課程內容
1.擴展思路:搜集課程資料
2.審視定位:選擇課程內容
3.結構思考:重新歸類分組
4.縱向關聯:細化內容細節
5.經驗合成:優化經驗內容
6.借助工具:常用設計工具
四、搭建課程結構
1.三類課程目標的需求
2.結構性思維的四個基本特點
3.選擇結構:選擇課程結構
1)WWH結構
2)PRM結構
3)并列結構
4)流程結構
五、課程設計方法
1.課程導入學習
1)課程開場的PIP原則
2)常見開場思路
2.課程總結升華
1)KSA總結方法
2)左右腦總結法
3.課程設計的WWHI
1)Why:為什么?
2)What:是什么?
3)How:怎么做?
4)If So:然后呢?
六、課堂教學手法
1.以課堂現場為參考
1)具備現場意識
2)找到現場感覺
3)控制現成氛圍
2.常規教學手法
1)講授法:從單向講解到雙向互動
2)測試法:讓知識能夠記住
3.比例圖:讓課程呈現更生動可信
1)比:打比方和作對比
2)例:故事/例子/證言/數據
3)圖:視頻/圖片/圖表/實物
4.以身作則:進行場景進行教學
1)示范教學:讓技能更加直觀
2)角色扮演:讓學員進入場景
5.小組討論:快速搭建學習橋梁
1)兩人討論:深度溝通共創學習
2)小組討論:聯機學習其他思路
3)頭腦風暴:集思廣益激發創意
6.案例分析:從經驗中學以致用
1)選擇案例的原則
2)培訓案例的加工
3)案例的呈現方式
7.游戲教學:在娛樂中學習
1)具備現場意識
2)找到現場感覺
3)控制現成氛圍
七、標準課件包制作
1.《培訓師手冊》的內容、要求和標準
1)《培訓師手冊》的內容
2)《培訓師手冊》的要求
3)《培訓師手冊》的標準
2.《學員手冊》的內容、要求和標準
1)《學員手冊》的內容
2)《學員手冊》的要求
3)《學員手冊》的標準
八、PPT課件設計
1.有備無患:常見模板和字體下載
1)PPT模板推薦下載網站
2)推薦字體下載網址
2.PPT設計制作步驟
3.母版和板式
1)母版基本操作
2)培訓常用板式
4.圖片、圖標和圖表
5.PPT排版原則
6.斷舍離:文字排版技巧
7.對邊形:圖片排版技巧
8.動畫設計四部曲
課程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