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股權激勵操作實務-留駐、吸引、激勵核心人才》
企業股權激勵操作實務
一、理論篇
“以人為本”的公司治理
股權激勵本質:投資股與激勵股
人力資源的管理工具
股權激勵失敗案例及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激勵過度與激勵不足
◆員工成為真正的股東
◆業績下滑員工收入上漲
◆激勵一部分人打擊了另外一大部分人
行業、發展階段、人才特征、薪酬體系下的激勵模式構建
◆競爭性行業與傳統制造業激勵方式的區別
◆現金或者股權,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方式不一
◆可替代性員工
◆與薪酬體系的匹配,選擇激勵方式
二、實務篇:股權激勵操作
1、榮正模型(RealizeModel)
◆短期激勵:月度
◆中期激勵:年度
◆長期激勵:三~五年以上
股權激勵與一般薪酬收入的區別及關系
2、基本原則
◆內部公平性
◆外部競爭性
◆結構完整性
◆考核科學性
股權激勵的本質是人力資源的落地工具
3、“股權”之“權”內涵
◆基本權益:
◆占有權
◆收益權
◆衍生權益:
◆管理權
◆處置權
最核心的權限是什么,避免掉入法律陷阱
4、具體方式
◆實股
◆虛擬股份(分紅權、虛擬股票、增值權)
◆期權(認股權)
◆獎勵基金(延期支付、周期計量、兌現方式)
◆福利性——>激勵性——>控制權轉移
不同激勵方式的選用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5、股權激勵的作用
◆基本作用:
◆改善公司治理,長期激勵機制,減少代理成本,調節收入分配……
◆衍生作用
◆提高外部投資者信心
◆促進新老交替
◆保護企業家
三、股權激勵操作方法篇
1、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四個要素
■人:“重在人力資本投資”
◆對"崗"還是對"人"?
◆從精英到員工,多大范圍股權激勵才合適?
◆工作性質與股權激勵:高管,核心技術人員,還是營銷骨干?
◆股權激勵留人的核心在哪里?
■價:“人力資本可計量”
◆如何給企業合理估值定價?
◆如何給人員合理估值定價?
◆技術管理要素如何合理入股?
◆如何合理設計激勵杠桿?
思考1:內部市場價格VS外部評估價格?
思考2:市盈率
■量:“過猶不及,與時俱進”
◆你的蛋糕有多大?
◆從1%到10%
◆六十年后看你的企業
思考:如何合理分配股份,期權額度和數量?既不缺乏激勵力度,又避免過度激勵,稀釋股權。股權激勵的相對數論。
■時:“嵌套與循環”
◆生命周期vs行業特點
◆股權激勵的長周期與短周期
◆延期支付與股權激勵
2、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兩個來源
◆股份來源問題
◆資金來源問題
思考:股權激勵綁架股東說
3、退出機制
◆回到原點
◆老有所養
◆離職成本
4、持股載體
◆自然人與持股公司:約束性的極致
思考:公司上市最可能破壞激勵體系
5、財務與稅收
◆財務公開的處理方式
◆企業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
6、股權激勵的雙重特征
◆人力資源的激勵與約束——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創新
◆產權多元化和建立有效均衡的公司治理結構——企業外部產權創新
7、實施股權激勵的原則
◆度身定制
◆多層次
◆公正、中立
◆戰略性與全面性
◆企業戰略角度
◆人力資源角度
◆財務角度
◆法律政策角度
四、股權激勵實踐及案例篇
1、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創業型股權激勵、競爭性行業股權激勵、傳統行業股權激勵等
2、擬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法律、財務要求
3、A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