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新常態與商業銀行轉型發展
(課程大綱)
唐建偉
一、中國宏觀經濟環境正發生根本性轉變:解讀中國經濟新常態
(一) 舊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四個特征
1、 總量大
2、 增速高
3、 人均低
4、 不平衡
(二) 中國已經跨入中等收入國家
(三) 兩點結論(已經擺脫“一窮二白”,但基礎仍薄弱)
(四)中國宏觀經濟未來可能的演變趨勢—-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含義
中國經濟面臨的五大挑戰
1、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
2、如何防范和化解財政金融風險,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
3、如何防范和化解資產價格泡沫,防止資產價格泡沫破滅
4、如何妥善處理對外關系,保持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
5、如何實現社會管理模式的創新,實現社會和諧發展
中國宏觀經濟可能出現的五種趨勢:
1、 經濟增速回落:高速轉向中高速,
2、 經濟結構改善:第三產業與服務業占比提升
3、 增長動力切換:由投資主導轉為消費主導
4、 通脹壓力減輕:經濟轉型與高通脹并不并行
5、 貨幣政策轉型:由外生性寬松轉向內生性緊縮
二、宏觀經濟新常態對銀行生存發展的影響
(一) 經濟增速放緩對銀行資產負債的影響
1、 經濟增速放緩對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的需求趨弱,銀行資產增速將明顯放緩
2、經濟增速放緩帶來存款總量增速下降,銀行業存款競爭將日益加劇
(二)經濟增長方式與結構的轉變對銀行經營模式的影響
1、銀行信貸投向將從以第二產業為主,轉型為二、三產業并重,服務業為銀行發展帶來新機遇
2、經濟轉型過程中行業發展出現新變化,銀行信貸投向行業相應轉變
3、經濟結構轉型帶來銀行存款結構的變化:人口老齡化、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分化以及財稅改革等對存款結構的影響
(三)金融市場轉型發展對銀行的影響
1、人民幣國際化對銀行帶來的影響
2、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對銀行帶來顯著影響
3、資本市場發展對銀行經營的影響
4、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對銀行帶來影響
5、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帶來的影響
(四)金融監管政策變化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
1、金融改革及金融監管政策調整對銀行經營的影響
2、貨幣政策操作模式轉型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三、 新常態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一)轉型方向:輕資本,高效率
五個方面的轉型內容:
一是從充當社會信用中介、資金中介向充當信息中介、資本中介的角色進行轉變;
二是從單純參與信貸市場向積極參與包括信貸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等在內的整個金融市場轉變;
三是從重資產、重資本向輕資產、輕資本的業務結構轉變;
四是從習慣于持有資產至到期的模式向以交易管理資產為主的模式轉變;
五是從“提供資金”向“提供服務”轉變,要盡可能開展綜合金融服務,提供整套金融解決方案;
(二)轉型路徑
1、傳統資產負債業務轉型路徑
一是大力發展資產管理業務,適度發展、靈活調整同業直投業務,適度控制、協同發展債券投資業務
二是適度提升主動負債占比,有針對性地發展各類主動負債業務
三是密切關注,做好預案,靈活應對存貸比監管的可能調整或取消
四是著力提高風險定價管理能力,完善定價管理的長效機制
五是開拓思路,拓寬渠道,**創新業務發展模式來鞏固低成本核心負債
2、新興業務發展思路:
一是個人零售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
二是公司批發業務向綜合金融服務轉型
三是金融市場業務由持有向交易型轉型
四是內部管理流程、企業文化的轉變與轉型
四、新常態下銀行中高管理層的定位與應對策略
1、新常態下銀行業競爭更激烈,分化會更嚴重。決定未來商業銀行在競爭中能否勝出的關鍵是戰略定位及戰略執行力
2、商業銀行的中高層管理者是戰略的制定者與執行者,也是銀行競爭力的關鍵
3、商業銀行中高層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1)高層管理者定位:領導者。企業戰略的制定者,企業文化的形成者
(2)中層管理者定位:承上啟下。戰略的執行者,顧客滿意的直接責任者、員工滿意的決定者、企業文化的展示和傳播者
(3)管理者角色定位與心態調整:在其位,謀其政。
4、 銀行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完善自我、掌握管理技巧、提升管理能力
5、 銀行管理者管理技能的提升:
(1)高層管理者關鍵是提升自身的戰略定位能力:對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對國際金融形勢的分析判斷能力;對國家大政方針的判斷和解讀能力;對銀行業發展趨勢的預判能力;對自己銀行優缺點的客觀分析與把握能力
(2)中層管理者七個方面的管理技能的提升:戰略執行落地、工作效率提升、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等
6、 銀行管理者的幾種管理工具:晨會、工作教導、工作關系、日常管理要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