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中層——管理者角色認知
吳立國
【課程背景】
作為管理者,提高整體效益是首要任務,而管理行為是由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承擔的角色決定的,管理者和非管理者之間的基本區別在于所承擔角色的特征、多樣性和復雜性方面。但是,有很多的管理者每天都忙于處理日常事務,對自己的角色往往并不清楚。對企業、對上級、對同級、對下屬,自己究竟應該承擔什么角色,管理者往往沒有準確的認知。作為管理者
1. 需要做什么?
2. 職責的界限是什么?
3. 在企業內外,與其他人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4. 為達成更加理想的績效,需要發展什么技能?
5. 現在做的和應該做的是什么?
6. 應在什么范圍內進行調整角色?
【課程目標】
1. 明確管理者角色的概念
2. 認識到管理者在履行工作職責時所承擔的各種不同角色
3. 認識每種管理角色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4. 提高管理者自我監控能力
5. 消除管理者角色認知的誤區
【課程時間】1天
【課程大綱】
一、破冰游戲——學習,你準備好了嗎?
1、“心在哪里,收獲就在哪里”——
反思:你的心,到底在哪里?
2、張王李田的故事——
(1)思想,真的是可以統一的么?
(2)價值觀,一定是你的行為標準么?
(3)你作出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二、角色——基礎認識
1、所謂角色:對角色的定義
2、角色認知:從婚姻說起——
3、角色轉變: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身份變化
4、每個人都應該正確認知自己的角色——
(1)劉庸和乾隆:角色認知不當導致的殺身之禍;
(2)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角色轉變不及時導致的有家難回。
5、中層管理者的角色:下級、上級、同事。
風箱里的老鼠VS漢堡包里的肉餅
三、角色錯位——管理者之怪現狀
1、作為下屬的管理者常見的角色錯位;
(1)民意代表;(2)領主;(3)向上錯位;(4)向下錯位;(5)自然人。
2、作為上司的管理者常見的角色錯位;
(1)業務員;(2)教父;(3)官僚思想。
3、作為同事的管理者常見的角色錯位。
四、角色認知——中層管理者干什么
1、管理者的職責
2、高層、中層、基層如何保持互動
3、管理者的四種身份
4、作為下屬的四項職業準則
5、作為同事的三個基本意識
6、作為上司的六大角色
五、作為下屬——如何與上司相處
1、分析上司對工作的需求
2、上司認同的八種干部
3、與上司相處的六大原則
4、如何接受工作
5、如何向上司匯報工作
6、要學會“管理”上司
六、作為上司——領導角色類型
1、規劃者
2、管理營運者
3、團隊領袖
如何做好團隊領袖:
(1)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身懷絕技。
(2)檢查、糾偏、監督、激勵。
4、激勵者
(1)激勵的過程
(2)激勵的理論基礎
(3)如何對員工進行有效激勵
(4)員工需要激勵的信號。
5、授權者
(1)授權的時機
(2)授權者應該做什么
(3)授權者不應該做什么
(4)如何進行有效的授權管理
(5)如何應對“反授權”。
6、溝通者
(1)溝通過程中,信息傳遞要素
(2)溝通過程中,語言的運用需注意的問題
(3)溝通過程中,語氣語調的運用
(4)溝通過程中,身勢語的運用及含義
(5)溝通禁忌:這些問題,你有沒有
(6)溝通中最重要的關鍵點:聆聽
溝通趣味游戲:劫持人質
7、創新者
(1)企業中的創新有哪些
(2)妨礙創新的四大障礙
(3)創新思維小練習
(4)簡單實用創新小方法:頭腦風暴法
(5)頭腦風暴法使用注意事項
8、 教練員
(1)招聘合格員工:如何招聘到合格員工
(2)訓練新員工:對新員工哪些方面進行訓練
(3)實施在崗培訓:在崗培訓的形式有哪些
(4)培養接班人:接班人VS帶出土地餓死師傅
(5)輔導問題員工:
(6)辭退不合格員工:
七、作為平級——如何與同事相處
1、與同事相處的要求:二大原則與兩個思想
2、贏得同事支持的三個要求
3、與同事溝通的禁語
4、核心:把同事當做內部客戶
5、內部客戶合作要點
八、小結
1、中層管理者的自我角色認知
2、中層管理者的涵養與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