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者
情商(EQ)又稱情緒智力,體現了一個人對于自身和他人情緒的理解和處理能力。管理溝通是企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管理行為,良好的管理溝通可以降低員工離職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建設核心有力的團隊。沒有溝通,就沒有理解,沒有理解,就不會有彼此的信任,而缺乏信任,就不會有愉快的合作和成功的管理,當然更談不上什么執行力的加強。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溝通的障礙不是變得少,而是變得更為棘手了。
一個企業中70%的問題是由于溝通的不成功或者是不去溝通造成的。美國曾有一家傳播委員會調查70家公司共705位員工對公司溝通的感想。發現:
64%的人不相信管理階層所說的話;
61%的人覺得未被充分告知公司的計劃;
54%的人覺得公司的決策未作充分的說明;
23%~43%的員工希望企業能夠傾聽他們的意見;
長久以來,我們期望組織內部的團結合作、高效協同,然后現實卻讓我們困惑于組織內部的 “部門堡壘”、“各自為政”、“互不配合”……光有溝通還不夠,我們提倡高情商的管理溝通思路和方法。學習高情商管理溝通是創造和提升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完成企業管理根本目標的主要方式和工具。高情商管理溝通是企業組織中的生命線。好像一個組織生命體中的血管一樣,貫穿全身每一個部位、每一個環節,促進身體循環,提供補充各種各樣的養分,形成生命的有機體。只有良好的管理溝通才能打通人們的才智與心靈之門,激勵人,挖掘人的潛能,更好的為企業創造價值。
課程大綱:
第一講:合二為一的神秘力量
互動導入:常見的管理溝通場景失敗案例
一、高情商的美妙世界
1. 被誤讀的情商
1) 情商的普遍“認知”
2) 情商的真相揭秘
2. 情商的神經學基礎
1) 情商的產生
2) 情商的失控和調節
3. 高情商在企業管理中的表現
1) 情商與自身、與他人的關系
2) 同理心與共情能力
3) 情感賬戶與人際交往
4. 高情商與管理溝通的關系
二、管理溝通的認知與體驗
1. 管理的本質
2. 管理的70%定律
3. 管理溝通系統的形成
4. 管理溝通的目的:連接、引導、激勵、決策
5. 管理溝通的要素:有明確的目標、為達成共同協議、溝通信息、思想、情感、互動和反饋
6. 管理溝通的分類
l 從溝通的正式性分:正式溝通、非正式溝通
l 從溝通的方向分:上行溝通、下行溝通、平行(交叉)溝通
l 從溝通的地位分:單向溝通、雙向溝通
l 從溝通的媒介分:口頭語言溝通、書面語音溝通、非語言溝通
l 從溝通的目的分:情感溝通、業務溝通、混合溝通
第二講:360°管理溝通場景剖析
一、上行溝通場景
1. 上司管理風格類型分析圖
2. 高情商管理者如何與不同管理風格的上司溝通?
3. 互動1:與上司同乘電梯時,說什么?
4. 互動2:如何巧妙地向上司提意見/建議?
二、下行溝通場景
1. 基本的領導模式圖
2. 領導模式三要素:自己、下屬、應完成的任務
3. 領導模式兩個維度:溝通程度、管理程度
4. 下屬工作經驗及積極性,與領導模式的關系曲線圖
5. 高情商管理者如何贊美下屬?
6. 高情商管理者如何批評下屬?
7. 高情商管理者如何說服下屬達到溝通目的?
三、跨部門高情商管理溝通十大原則
1. 原則1:溝通前先做好準備 ——5大問題
2. 原則2:了解其它部門的語言
3. 原則3:開誠布公是最好的對策
4. 原則4:不要害怕沖突
5. 原則5:呈現事實,勿人身攻擊
6. 原則6:多提選項,保持彈性
7. 原則7:創造共同目標一起合作
8. 原則8:尊重溝通對象的權力
9. 原則9:善用幽默
10. 原則10 確保部門內部溝通無礙
第三講:高情商管理溝通的六把金鑰匙
第1把金鑰匙:充分準備
1. 設定場景
l 溝通的對象是誰?關注什么?whom
l 合適的溝通時機是什么時間,時長約多少?time
l 合適的溝通地點是哪里?where
2. 確定主題
l 溝通的主題、最終目的、共識是什么?why
l 溝通的內容要點是什么?what
3. 設想問題
l 提前預設所有問題!what
l 用“關鍵詞提問法”
4. 回答問題
l 承接對方內心疑問并引導向下,順勢完成說服
l 說服要上下對應,論據有力支持論點
l 用“核心詞定義法”
第2把金鑰匙:情緒調頻
1. 情緒調頻注意點
l 避免僅僅在情緒層的對話
l 避免自我認知失衡
2. 情緒調頻的方法
第3把金鑰匙:清晰表達
1. 標準式演繹表達結構
2. 省略式演繹表達結構
3. 常見式演繹表達結構:現象、原因、解決方案
4. 歸納表達結構
第4把金鑰匙:共情傾聽
1. 傾聽不良的原因
2. 建立同理心
3. 肢體語言
第5把金鑰匙:提問反饋
1. 提問
l 開放式提問
l 封閉式提問
l 引導式提問
2. 反饋
l 積極性反饋(認同、贊美)
l 發展性反饋(保留意見、探討態度)
第6把金鑰匙:說服共識
1. 管理溝通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員工行為的改變
2. 不要忘了一切圍繞著why的目的
課程要點回顧
學員答疑
課程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