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現之一:民間集資的罪與罰
如果用高利貸應付季節性需求、救急或者救命,時間也不長,這都無可厚非。這種情況下,企業一般也不會卷入到非法集資的漩渦中。但是,我們很多真正涉及到非法集資甚至集資詐騙的企業家,卻是夢想依靠集資款迅速做大,他們要在一夜之間問鼎福布斯富豪榜。
2.表現之二:銀行聯保貸款“傷不起”
聯保貸款,曾經作為一種創新的融資模式,被政府、銀行、企業三方所推崇。在經濟景氣時期,企業可以抱團取暖,聯保貸款也被稱作阿拉丁神燈;在經濟蕭條時期,一旦參與聯保的一家企業出現問題倒下,其他企業同時也會受到影響,終,聯保貸款變成了潘多拉魔盒。
3.表現之三:企業瘋狂上市的不歸路
不論是為了數十倍的市盈率、還是為了至尊的江湖地位、或者其他理由,很多企業都夢想上市。在瘋狂上市的道路上,有三個現象必須引起重視:不需要上市卻非要上市,上市和倒閉瘋狂賽跑,上市后丟失了控制權。
4.原因之一:盲目擴張
在戰略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時候,很多企業家經常盲目冒險或者過度冒險,過分地追求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他們在速度方面沒有節制地“大躍進”,在規模方面“盲目多元化”,并終導致“戰略大敗局”。
5.原因之二:迷戀資本炒作
我更愿意把現在很多的資本運作說成資本炒作,這似乎更真實一些,也更貼近企業家的內心世界。資本市場從來都是讓人熱血沸騰,讓人豪情萬丈,讓人如癡如醉,讓人欲罷不能,但是,除了極少數人能夠全身而退,絕大多數人都不得不鎩羽而歸甚至身陷囹圄。貪婪和恐懼的本性,在資本市場演繹得淋漓盡致。
6.原因之三:賭性太重
如果用賭博的心態去做企業,那會非常危險。迷戀資本炒作的德隆系大老板唐萬新說過這么一句話,“但凡我們用生命去賭的,一定是精彩的。”足見唐萬新有多大的氣魄,有多狂的賭性。后,德隆垮了,唐萬新進了監獄。
7.原因之四:忘了“我是誰”
人人都可以創業,都可以當企業家,但是,成功的企業家就很少,而偉大的企業家更是鳳毛麟角。這是因為,不同的人,擁有的稟賦、外部資源以及后期努力、運氣等是不一樣的。但遺憾的是,我們很多企業家并不清楚“我是誰”,尤其是在企業盲目擴張的道路上。
8.防范措施之一:把握宏觀經濟形勢
企業家的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要能夠預測或者判斷宏觀經濟形勢,看得越精準越好,看得越遠越好,看得越具體越好。但是,有的企業家缺乏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預測和適應能力,缺乏與“時”俱進的能力,缺乏掌控全局的意識、眼光和能力。
9.防范措施之二:敢于擔當企業家的使命
在極端融資的道路上,忘了自己的使命。一位真正敢于擔負使命的企業家,才可能理智地決策,也才可能引領企業健康地成長。其中,企業家使命包括企業使命(為員工謀求福利,為客戶創造價值,為股東賺取利潤)和社會使命(關注弱勢群體,先富帶動后富等)。
10.防范措施之三:構筑財務保障體系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財務的保障,再偉大的戰略、再精彩的方案,都無法落地,終成為水中月鏡中花。一分錢,往往成為壓倒企業家和企業的后一根稻草。更可怕的是,在財務無法得到保障的時候,企業家的心智就更容易紊亂。因此,企業必須構筑財務保障體系。
11.防范措施之四:用創新替代盲目擴張
做強還是做大?快速成長還是健康成長?這是企業家應該思考的問題。創新才能為企業構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避免企業盲目擴張。對于中國的民營企業來說,因為沒有國有企業壟斷的資源,只能**創新來制造稀缺資源、**創新代替盲目擴張。
12.防范措施之五:善于和同業合作
企業家要善于和同業合作,整合產業鏈,把大企業做小。這就需要企業家具有博大的合作精神。然而,企業家是個人精神和合作意識的矛盾統一體,企業家還需要理解合作的前提、合作精神的要義、合作中的尊重。
13.自我救贖之一:敢于直面精神困境
有的企業家因為極端融資導致資金鏈斷裂,終陷入精神困境、甚至自殺。其實,一個人一旦選擇了以企業家為職業,便意味著他的一生將從此與壓力、競爭、勞累、焦慮結伴而行,再也不得輕松……這是需要每一位企業家了解到的。每一位企業家都要歷經成長的陣痛和長期的孤獨。
14.自我救贖之二:企業家只是一個職業
企業沒了,我怎么辦?這是一個讓很多企業家夜不能寐的擔憂,并深深地藏在他們的心底。當企業讓企業家成為一個社會英雄的時候,企業就更會讓企業家魂牽夢縈、欲罷不能;然而,企業一旦遭遇挫折或者失敗,視企業為生命的企業家會怎樣呢?深刻理解企業家只是一個職業,對于身處困境的企業家來說,是一種理性的、好的解脫。
15.自我救贖之三:在失敗中堅持夢想
融資或者擴張即使失敗,也不能以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來謝幕。企業家需要在失敗中堅持夢想。但是,趟過創業路上的艱難困苦,還有多少人能夠一如既往地堅守內心深處的那份童真?又有誰?能夠像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那樣,經歷了命運的劇烈跌宕之后,還能夠在75歲高齡重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