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
企業家,政府官員,新聞記者,高校老師
目的
傳播養生正確理念弘揚國學精神
內容
黃帝內經講國學養生 當代企業家,物質生活豐富,但是中國人已經超越日本成為第一過勞死國家,按照古代圣賢的養生術進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系統養生工程已經刻不容緩。 企業家更需要注重修身養性,營造企業家的精神家園,致力于培養全面發展的領導者,體悟人文情懷,明徹道德修養,另辟人生境界。 易醫同源,周易、中醫、儒釋道哲學同出一家,內圣外王,企業家更需要領悟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國式管理”智慧。 【領袖養生術】五行流通,修身養性。 以中醫的調理方法,切入領導者“亞健康”癥結。用五行定位身心系統,全面革新西方養生概念。以傳統文化診斷病源,為領袖療病養生。深刻領會“診病、探源、調理、痊愈、預防”五步口訣。 課程資料: 《周易》、《論語》、《道德經》、《心經》、《黃帝內經》、《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等。 課程特色: 1,體驗式 ①融匯貫通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體會“天人合一”的心靈修煉,提升國學素養。 ②體驗中醫經絡按摩、掌紋診病“望聞問切”方法。 ③應用表格現場測試自己的五行人格類型。 ④“學、用、教”的階段性實用國學教學方法。 2,趣味性 ①中國四大名著(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中的五行人格類型分析。 ②了解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哲學的養生養心方法。 ③基因與命運、性格的因果關系。 ④調整風水環境改變“氣場”來養生。 ⑤四柱命理學中的陰陽五行養生方法。 課程大綱 一、《黃帝內經》的中醫養生智慧 1、《黃帝內經》簡介; 2、《易經》與《黃帝內經》的淵源; 3、中醫對健康概念的闡述; 4、中醫養生與儒釋道三教“精氣神”養生; 5、中醫的八種“體質”類型與養生方法; 6、“元氣”對于健康的重要性; 7、中醫養生智慧——醫理三原則; ①“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預防 ②“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生命力 ③“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免疫力 二,《黃帝內經》的中醫養生方法 1、養生原理——“氣”; ①元氣 ②宗氣 ③營氣 ④衛氣 2、養生原理——“血”; ①陰陽互根 ②補氣養血 ③“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3、養生原理——經絡; ①經脈是“氣”的運行通道 ②氣功與養生奧秘 ③經絡試驗——針刺麻醉 ④腎經和脾經的獨特重要性 4、時辰與12正經養生 ①子丑時養膽經肝經 ②寅卯時養肺經大腸經 ③辰巳時養胃經脾經 ④午未時養心經小腸經 ⑤申酉時養膀胱經腎經 ⑥戌亥時養心包經三焦經 5、日常必備的養生材料 ①生姜 ②粗鹽 ③艾條 三,《黃帝內經》中的疾病預防 1、基因遺傳與疾病的關系; 2、通過掌紋預測疾病; 3、通過“望聞問切”診斷疾病; 4、現場學習日常經絡按摩; 四,《黃帝內經》中的五行養生 1、四大名著中人物的五行人格分析; 2、現場測試自己的五行人格(五行記分卡); 3、常見辦公室職業病(熱性體質、寒性體質); 4、《孫子兵法》“五危”內觀法。 ①土行人,有“信”,但“有勇無謀”; ②水行人,有“智”,但“貪生怕死”; ③火行人,有“禮”,但“脾氣暴躁”; ④金行人,有“義”,但“偏執虛榮”; ⑤木行人,有“仁”,但“顧慮過多”; 5、通過五行人格養生; ①春夏秋冬四季養生 ②甘辛咸酸苦“五味”養生 ③維生素ABCDE的“五色”養生 6、通過五行人格養心; ①怒喜思悲恐“五情”的危害; ②如何通過怒喜思悲恐“五情”調節情緒; ③如何通過人脈交際的五行方法調節情緒; 五,風水學、命理學中的陰陽五行養生。 1、基因的雙螺旋結構中的八卦奧秘; 2、風水學貫穿“氣”的原理; ①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氣”; ②因人養生的系統方法——五行流通。 ③通過節氣養生(洞悉時機); ④通過環境養生(把握方向); 3、四柱命理學貫穿“氣”的原理; ①四柱命理學貫穿“陰陽五行”的原理; ②命理圣經《滴天髓》通過“陰陽五行”闡述人的“命運”; ③通過名字、手機號碼的“氣場”誘導五行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