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對象】
企業管理者、政府部門主管、相關領域人員
【培訓收益】
▲ 深入解讀5G的國家頂層設計,從宏觀層面展望5G商用未來發展脈絡; ▲ 了解5G的時代背景和基礎條件,作為各項創新技術應用底層支撐的重要性; ▲ 厘清5G與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之間的關聯,以及產業發展態勢; ▲ 正確認知5G的商業價值和社會效應,透視相關產業與5G深度融合的演進路線; ▲ 解析5G應用場景,從戰略層面部署,積極擁抱5G商用萬億級市場的發展機遇。
課程背景:
中美貿易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爭奪5G主導權,5G被視為從無人駕駛到未來智慧城市的技術支柱,中美都在力爭成為5G的領導者,希望能夠定義下一代信息技術革命的標準。許多工業國家都希望在5G的普及應用上居于領先地位,以此帶動本國工業、農業、國防等各個領域的發展。中國人錯失了前兩次工業革命,抓住了信息時代的尾巴,奮起追趕,而在即將到來的智能時代,絕不容有失,這是國家意志所在。
人們都對 5G 網絡有所耳聞和期待,比如5G 的高速率和低延時,能帶來前所未有的超爽移動互聯網體驗。但是對產業界來說,5G遠不止于高速移動網絡。它被寄予了更大的厚望,要成為支持下一代核心高科技的“基建”技術。這些“高科技”,包括無人駕駛、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乃至宏觀的“智慧城市”。
5G 之爭,真的會產生如此夸張的影響力?去年著名咨詢機構 Accenture 做出估測,美國 5G 網絡的建設和維護,會造就 300 萬份工作和 5000 億美元的 GDP “增量”。2035 年, 5G 則會在全球產生12.3 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值。鑒于此,中美在 5G 領域的競爭已經提前于其它國家正式開始。
處在這樣一個劃時代的轉折點,如何迎接5G爆發的全產業鏈機遇,如何在5G商用的垂直細分領域占據一席之地,亟需各行業經營者深入思考和密切關注。
課程方式:講師講授 案例剖析 互動交流 現場答疑
課程大綱
引言:中美貿易戰與5G之爭
1. 技術制高點和產業主導權
2. 重構全球產業分工體系
3. 5G背后12萬億美元市場
案例解析:抗疫停課不停學VS下調視頻清晰度
第一講:通信技術沿革與5G引爆
一、3G/4G時代的商業變革
1. 蘋果重生VS諾基亞謝幕
2. 移動互聯網重塑商業形態
3. 中國特色的互聯網
4. 三國殺:BAT到TMD
5. 碎片化時代的焦慮
6. 什么是馬云眼中的“五新”
7. 從“山寨大國”到“新四大發明”
8. 跨界打劫的本質:用戶體驗與場景轉換
案例解析:通信大數據行程卡,防疫累計查詢4.5億次
案例解析:逆勢崛起,20年波瀾壯闊的中國通信發展史
二、5G商用的核爆效應
1. 5G本質:技術再次飛躍
1)高速率:大幅提高傳輸速率
2)低時延:端到端毫秒級時延
3)大帶寬:km2百萬級設備接入
4)廣連接:應用場景更加豐富
5)低成本:功耗小,單位成本低
案例解析:疫情之下的逆襲:釘釘用戶數超11億
2. 5G 物聯網:人類感官延伸
1)物聯網:連接一切
2)互聯網是一張網,物聯網是整個世界
3)物聯網三個基本特征
4)物聯網的四個關鍵點
5)三大運營商的物聯網戰略
案例解析:萬物互聯——當尿不濕植入芯片
案例解析:硬核戰疫:無人機空中喊話,機器人紅外測溫
3. 5G 大數據:永不枯竭的新能源
1)新能源——數據是最大的生產資料
2)數據資產——傳統行業的短板
3)消費數據——用戶畫像與創新服務
4)機器和傳感數據——圖片、語音、影像
5)行為數據——位置、軌跡、交易
案例解析:基于大數據的C2B個性化定制
4. 5G 云計算:智能時代的基石
1)為了無法計算的價值
2)算力提升與算法優化
3)大數據反哺云計算
4)企業上云和政務上云大趨勢
案例解析:“雙十一”背后阿里云強悍的數據處理能力
案例解析:阿里達摩院:AI算法疑似病例檢測縮至半小時
5. 5G 人工智能:今天遇見未來
1)端到端毫秒級時延
2)人機交互新篇章
3)京東、順豐無人機投遞
4)富士康工業機器人作業
案例解析:百度AI新戰略——無人駕駛
頭腦風暴:無人駕駛到底靠不靠譜
第二講:5G應用場景與商業機會
一、商業模式創新與底層邏輯重構
案例解析:智能交通——滴滴出行的大數據金礦
案例解析:無人超市——新零售拉開序幕
案例解析:倉儲物流——智能調度,貨物追蹤
案例解析:智能家居——理想生活新境界
案例解析:無人駕駛——從今天遇見未來
案例解析:工業機器人——解放人類還是取代人類
案例解析:智慧醫療——平臺 硬件 服務
案例解析:公共安全——突發事件預警機制
案例解析:人口管理——人臉識別 RFID芯片身份驗證
案例解析:環境保護——能耗監測與平衡發展
案例解析:智慧社區——虛擬社區與多場景應用
二、傳統產業與5G深度融合的巨大機遇
1. 5G 的國家頂層設計
1)“一帶一路”大棋局
2)供給側改革的迫切性
3)新基建與產業數字化
4)創新助力中國“換道”超車
案例解析:雄安新區為何規劃兩年之久
2. 為什么創新驅動在中國持續引爆
1)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創新土壤
2)政策導向:互聯網 國家戰略
3)中國經濟的后發優勢
4)傳統行業自我革新意識欠缺
3. 正在到來的萬億級市場
4. 業務形態重塑和流程再造
5. 助力供給側改革,釋放潛在消費力
實戰分享:某家電企業模式創新及轉型策略
案例解析:線上問診暴增:無接觸,“云”看病
現場研討:如何把握5G帶來的全產業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