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人民網2012兩會調查顯示,網友對反腐倡廉工作的關注度仍居高位。網友普遍認為,當前反腐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整體形勢依然嚴峻。
當下腐敗滋生蔓延,易發多發,實質問題出在哪?如何從制度層面進行更有成效的反腐?針對網友關心的問題,人民網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蔣明麟。
問反腐之困:形勢為何依然嚴峻?
當前我國的反腐制度不可謂不嚴密,黨內黨外的立體式監督如果能夠到位,可以說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但是,就在這樣嚴密的反腐制度的監控下,仍然無法遏制腐敗官員的滋生,地方政府所推出的“反腐新規”,也難起根本效果。
對此,蔣明麟指出,改革開放以來頒布的反腐法律法規,之所以對懲治腐敗的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權力沒有受到應有的制約。主要是指制約、監督公共權力的力量還很薄弱。具體表現在對各單位主要領導的監督仍顯薄弱。目前腐敗案件易發多發,實質就是權力結構出了問題。必須改變依靠領導人個人意志或者個人權力來行事的方式,通過合理的權力配置和科學的權力制約結構來遏制腐敗。要發揮領導集體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又要充分按分工發揮每個領導成員行使權力和承擔責任。加強單位內部制約監督機制最為重要。
二是制度執行缺乏剛性。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再好的制度不執行,就會形同虛設,執行不到位,就會如同一紙空文,難以起到應有的懲戒和威懾作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問題,在腐敗案件中屢見不鮮,這便成了導致腐敗高發、多發態勢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是由于我們在收入分配政策上的問題,造成人們收入分配上和財富上的差距,貧富差距拉大。一些手握權力的國家公職人員,沒有經得起物質和金錢的誘惑,思想意志開始衰退、黨性觀念開始喪失,從而走上權錢交易、腐化變質的道路。
探反腐之路:思想、制度、監督三位一體
談到反腐倡廉建設未來發展之路,蔣明麟指出,以教育為基礎,以制度為關鍵,以監督為保證,這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既定思路。
首先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潔從政教育,從思想上筑牢防腐大堤。人們的行動是由思想來支配的。抓好反腐倡廉工作仍然要以思想教育為重點,以預防為主,不斷加強“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執政理念,不斷加強樹立革命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增強黨員意識、黨性觀念,繼承發揚黨的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要抓好黨委(黨組)和領導班子中心組學習工作,抓好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制度,抓好領導干部向組織和群眾的述職、述廉工作。使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無論職位多高、資格多老,都要保持蓬勃革命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
其次是要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用行之有效的制度推進反腐倡廉工作更具權威性和規范性。要想使這些制度真正發揮應有的效力,關鍵問題是已經建立的制度、出臺的法律要嚴格執行,使制度具有個人意志不可逆轉與抗拒的權威性。
蔣明麟強調,加大懲戒打擊力度。當前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要嚴厲打擊并增大腐敗的“風險系數”和“成本支出”,使腐敗分子在政治上徹底垮臺,在經濟上受到處罰,不能使他們“犧牲我一個,幸福幾代人”;二要堅決糾正執法執紀失之于軟、失之于寬的問題。反腐敗不能搞“蒲鞭示辱”,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姑息遷就、姑息養奸、姑息縱奸。三是認真貫徹執行《公務員法》和干部選拔任用各項制度,選拔德才兼備、業績突出、群眾公認、清政廉潔的優秀干部到各級崗位,杜絕帶病提拔的現象發生。
再有就是鼓勵新聞監督和群眾監督。當前處于信息時代,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已經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信息的傳播速度異常快捷便利,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信息傳播快、信息量大的特點,把新聞監督納入反腐倡廉工作之中。事實已證明,很多濫用職權、貪污賄賂、腐化墮落、失職瀆職案件的揭露,新聞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除了新聞監督,還要充分依靠群眾監督。每一位干部的優與劣,廉與腐在群眾心中均有一桿秤,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反腐機構在認真查處群眾舉報的違法、違紀和犯罪案件的同時,必須還要完善保障措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營造群眾愿意監督、敢于監督、善于監督的良好社會氛圍。真正形成腐敗現象和腐敗分子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那么,未來對于公務員來講,如果因貪污賄賂被判刑,他將失去的不僅僅是職業和自由,還有社會的尊重、公眾的信任和作為人的尊嚴。
國務院參事蔣明麟簡介:
出生于1942年1月,曾任國家建材局副局長、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2001年4月起兼任國務院參事。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民族與宗教委員會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電氣自動化和水泥工程設計應用工作及建材行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