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目標】
世界上并沒有一套簡明的確保心智和情緒健康的方法。我們每個人都是由獨特的基因組合而成的,而且都各自擁有獨一無二的人格特征。我們中有些人需要讓自己更加開放些,也有些人需要練習讓自己更克制;有些人需要學會更信任他人,也有些人需要學會更細心,更有辨識力。因此,要想有一套關于如何思考如何感覺和如何行動的明確指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課程是提出一個思考方法,來探討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工作的,我們的情緒和壓力是如何產生的,如果我們能夠描繪出心智是如何形成的,就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所以,這種方法很可能與您產生共鳴。
【授課形式】理論、體驗、練習、矯正交互式授課
此次課程分為三個部分,課程中會引導學員學會自我觀察和探索,開展健康的人際關系,學會如何順應改變以及個人和團隊覺醒的練習。課程摒棄以往的理論式,雞湯式,教條式的講課方式,更多的關注學員自身的能力開發和意識覺醒。從人本角度解決當前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幫助企業增加團隊凝聚力,提升企業文化,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幫助企業進入高速健康發展的通道。
【授課時長】3個小時
【器材要求】筆記本
【課程大綱】
**部分 疫情過后的員工心理健康服務(1小時)
一、 疫情后人們常見的幾種心理反應
什么是ptsd
心理創傷后心理恢復的幾個階段
二、 工會干部如何做員工的思想工作
什么是心理健康
什么是EAP服務。
EAP服務的個體性和思想工作的群體性
如何在個體需求和集體需求中找到共同點和平衡點
三、求助者接待和資料的搜集整理
一般資料的整理和評估
攝入行會談的展開
基本心理測驗的介紹
四 、判斷能否解決求助者的問題,是否需要轉介
確定求助問題是否屬于健康心理咨詢范圍
A. 一般心理問題
B. 嚴重心理問題
變態心理學基礎(神經癥性問題的鑒別)
確定求助者的心理和行為問題的關鍵點
第二部分 情緒管理技巧(1小時)
一、情緒的來源
練習:引發情緒的小游戲
自我認知:了解自己的感覺
二、了解焦慮和壓力之間的關系
壓力是引發焦慮的根源
焦慮背后的故事:想什么就是什么
焦慮的分類:客體焦慮,神經性焦慮和道德性
三、破解情緒背后的密碼
1、 理解
2、 解釋
3、 期待
四、情緒管理技巧
練習:薩提亞冰山模型
理情療法ABC
第三部分 疫情后如何幫助員工恢復心態(1小時)
一、和員工溝通真的需要一點技巧:
1、觀察
主觀評價帶來的溝通障礙
溝通的四種姿態
基于心智模式對他人的評價
練習:區分觀察和評論
自我觀察的運用
2、感受
人們更重視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體驗更重于教育)
認清感受的來源(信念系統)
學會與自己的感受相處,而不投射至外界
練習:與潛意識溝通技巧
表達感受的豐富詞語
3、需要
選擇的自己
生命健康成長的內在動力
外在壓力與內在動力
感受的表達方式
4、請求
如何明確地表達溝通目的
練習:請求與命令的差異
用愛的力量達成溝通目的---多贏
二、 幫助員工恢復心態的常用形式
激勵的作用
模型:動機的轉化模型
會議,沙龍和一對一談話的注意事項
工會干部做心理援助工作的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