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背景下的中國經濟發展與中美貿易戰揭秘
——基于價值鏈與產業升級視角
課程背景:
隨著2001年加入WTO,中國深度參與到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全面享受了第二波全球化
紅利。過去近20年,利用低成本要素優勢,以出口為導向,得益于全球資本與投資的轉
移,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與崛起。然而,隨著人口紅利用盡,成本上升,利潤下降,中國
面臨經濟結構轉型與升級的挑戰。另一方面,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度重構,增加不確定
性,尤其作為牛鼻子的中美關系錯綜復雜。中國面臨百年之未有大變局,需要重新思考
和定位中國在全球化扮演的角色。中國的舉措及經濟發展將影響世界經濟的下一步走向
,乃至引領第三波經濟全球化的浪潮。
本課程針對政府領導干部、企事業中高管理層、國際業務從業者等對象,基于全球視角
,利用全球價值鏈和國際產業分工的分析框架,通過數據化、結構化、圖形化、案例化
等形式,按照二戰后的全球經濟秩序、WTO時代全球分工體系和后WTO時代政治經濟秩序
重構的邏輯主線,結合中國社會發展和經濟改革的過去背景、當前形勢和未來趨勢進行
系統梳理。利用通俗易懂、生動的語言演繹,幫助學員在把握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走
向和世界潮流的同時建構宏偉的世界觀和拓寬認知能力,并從價值鏈分工和產業升級沖
突角度分析中美貿易戰的背景、影響、趨勢和對策。
課程時間:2天,6小時/天
課程對象:企業負責人及中高層管理人員
課程方式:講演結合+案例研討+互動研討+情景操練等,根據學員類型和學習風格做
相應的調整。
課程收益:
●
建立一個價值鏈分析框架,幫助學員在全球宏觀視野下理解中美貿易戰的底層邏輯和博
弈本質,從而發現更好的結構化投資機會,做出更好的產業布局決策。
●
系統快速把握中國當前經濟形勢與發展趨勢。系統梳理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脈
絡,了解當前經濟政策和社會熱點背后的本質原因及邏輯關系,掌握影響中國未來20年
經濟社會變革的結構性力量,把脈中國新經濟的驅動因素及未來發展趨勢。
●
拓寬全球化視野和認知邊界,豐富深度系統思考維度,將歷史事件與當前熱點事件有機
聯系,洞察基于全球化的經濟、社會、技術變革的方向與趨勢,識別基于未來的投資機
會,掌握傳統產業/企業的轉型升級的邏輯及方法。
課程特色:
●
視野開拓,跳出宏觀經濟談宏觀經濟的范式。從宏觀的經濟改革和中觀的產業發展兩個
角度出發并相互結合,融合了經濟、社會、歷史、技術、文化等多元要素,跨學科、跨
知識點融合,拓寬學員分析問題的視野和構建宏偉的世界觀,提升綜合認知能力。
●
摒棄晦澀的理論和繁雜的指標,選擇獨特的視角,創造5張圖如何教你簡單快速讀懂中國
經濟的過去和現在,并結合當前經濟政策、技術變革、產業變遷。
●
通俗易懂,真佛只說家常話。經濟學本身是枯燥的,對經濟政策的解讀也是零散的,不
全面的。課程將重要知識點結構化、圖形化,通過通俗易懂詼諧的語言、身邊共同發現
的經濟現象,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在引起學員極強的代入感和共鳴的同時啟發對未來
的判斷和投資選擇。
課程大綱
第一講:不確定性與結構性變局——2019全球經濟格形勢
一、二戰后的全球經濟秩序與美國崛起
1. 全球貨幣體系
2. 全球貿易體系
3. 全球經濟格局演變
4. 美國二戰后崛起的背景、成因與影響
二、WOT框架下的全球貿易發展
1. 從《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到WTO
2. 《布雷頓森體協定》的瓦解與石油美金的出世
案例:沙特與OPEC
3. 中國加入WTO與中美經貿的蜜月期
案例:對華白皮書與美國財團的“援手”
4. TPP背后的世界貿易規則重塑
三、特朗普沖擊與世界經濟政治政策拐點
1. 緊貨幣政策與松財政政策
2. 提高利率與強美元邏輯
3. 美國版的供給側改革
4. 危機的沖擊:全球經濟實際產出增速降低
5. 拐點:背離的貨幣政策和匯率變化
6. 民粹主義崛起與影響
第二講:中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與中美關系的影響
一、2019年的特殊性
1. 新中國成立70周年
2. 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的關鍵之年
3. 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
4. 康波周期蕭條-回升的一個關鍵節點
二、處理深化改革的三個關系
1. 政府VS市場
2. 國有經濟VS私有經濟
3. 公平VS效率
三、中國經濟的“六穩”邏輯與外部因素影響
1. 穩就業
案例:對民營企業的“松綁”
2. 穩金融
案例:比特幣的“被壓”與P2P集中“暴雷”
3. 穩外貿
案例:跨境電商的“借船出海”
4. 穩投資
案例:一個企業投資與政府投資的博弈故事
5. 穩外資
案例:總書記親自“操刀”進博會
6. 穩預期
案例:顧雛軍的“經濟平反”
四、當前宏觀經濟政策解讀
1. 關鍵詞:穩中向好、穩中有變、變中有憂
2. 關鍵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3. 關鍵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世界規則重構
4.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與“三去一降一補”
5. 關鍵詞:“任性”財政政策與“點球”貨幣政策工具
6. 關鍵詞:“三大攻堅戰”
第三講:從中國經濟發展軌跡尋找中美貿易沖突的內因
一、改革開放40年的得與失
1. 兩個背景交代
1)中國兩個“一百年”目標
2)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2. 中國經濟發展的背景、成果、困局
1)被動式改革的歷史背景
案例:從小漁村到國際大都市的深圳蛻變
2)從農村到城市的改革路線
案例:鳳陽花鼓搖響全國背后的心酸
3)上一輪經濟改革的后遺癥
案例:華北地下水之殤
4)當前經濟深化改革的“帕累托”困局
案例:國進民退or國退民進?
二、5張圖揭秘中國經濟增長的破與立
1. 看圖1:中等收入陷阱圖
1)國際間差距比較
案例:中美的GDP、貨幣增速18年間的對比
2)國內城鄉差距比較
2. 看圖2:全球價值鏈微笑曲線
1)掌控技術開發與產品設計
案例:中興芯片的“被殖民”之路
2)掌控高端的渠道整合
案例:沃爾瑪如何瓦解一號店的
3)掌控戰略性資源
案例:中國食品油的“淪陷”
3. 看圖3:胡煥庸線
1)全球六大城市群:基于產業集群的效應
案例:歐洲之王易位史
2)中國五大城市群:尋找未來經濟增長極
案例:西部大開發20年
3)“一帶一路”破美國之局
案例:基于金融與石油的二戰后全球秩序
4. 看圖4:人口倒金字塔形
1)人口與產業承載的相關關系
案例:中國紡織產業的東南亞大遷徙
2)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成與敗
3)城市化與人口永久性遷徙趨勢
案例:中國不同城市人口的進與出
4)人口數量與結構對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案例:歐洲與日本的經驗與教訓
5. 看圖5:房價與M2的相關圖
1)房地產“瘋狂”20年的政策原點和演化路徑
案例:“房主不炒”的“前世今生”
2)中國貨幣超發背后的發展模式反思與國際背景
案例:世界工廠的拉閘限電史
3)房地產發展趨勢與貨幣、土地、人口影響
案例:李嘉誠的“跑路”
三、中美貿易沖突的內因總結
1. 要素驅動經濟增長失靈
2. 第五次產業轉移與“產業空洞化”
3. 中國崛起的歷史使命
4. 新游戲規則下的遏制與反遏制
第四講:中美貿易戰:價值鏈沖突與產業之爭
一、透過全球價值鏈看中國經濟的“危”與“機”
1. 中國低生產要素優勢與“世界工廠”的興起
案例:世界十大港口的變遷與中國東部拉閘限電
2. 全球價值鏈分工中資源國、生產國、消費國的西方游戲規則
案例:一件睡衣的“國際之旅”
3. 跨國公司的下一個增長極
案例:蘋果的組織網絡化與制造服務化
4.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終結與反思
案例:iPod的全球價值鏈分解
5. 全球第五次產業轉移與中國的轉型升級
案例:中國紡織產業的“出海”
二、美國當前經濟形勢分析
討論:美國經濟為何強大?
1. 美國石油-美金-航母的世界控制邏輯
2. 美國GDP增長率與長期失業率
3. 美國資本市場與利率
4. 美國制造業與高端產業
案例:UPS從快遞霸主走向供應鏈金融王國
三、中美貿易戰的背景、表現、根源與影響
1. 貿易戰的政治、經濟、文化、產業背景
案例:美國優先戰略與“四面出擊”
2. 從301特別條款到2670億美元的層層加碼
討論:特朗普的“瘋”與“精”?
3. 美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底層邏輯與軟肋
4. 中美生產要素差異與產業對比
5. 人類的基礎創新瓶頸與全球科技創新發展
四、從價值鏈互補到價值鏈沖突
1. WTO規則下的中美產業定位
2. 后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出口變化
3. 國內價值鏈NVC)與全球價值鏈GVC):替代or 沖突?
4. 工業4.0下的追趕與遏制:中國產業升級路徑
第五講:啟示與投資選擇
一、中美貿易戰展望
1. 中美最新動態與心態
2. 發展趨勢與結構性的影響因子
3. 可能出現的結局與應對措施
二、產業影響與投資選擇
1. 對外貿出口型企業的影響
2. 對面向國內市場型企業的影響
3. 對海外投資型企業的影響
4. 投資風險規避與機會識別
課程收尾:
1. 回顧課程
2. 答疑解惑
3. 布置作業
4. 合影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