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隨著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日趨一體化,跨文化管理亦日益成為中國企業界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所謂“國民性”的批判,使公眾視傳統文化為邁向現代化的障礙;后工業文明對人的異化,又使“復興國學”甚囂塵上。在傳統與現實之間我們處在一種新“人格裂變”之中。
當代中國的競爭是領導力的競爭,引領潮流,把握方向。領導者的視野、思維模式和人文底蘊決定著一個團體、一個企業的高度。傳承千年的國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精髓,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劇烈的東西方文化碰撞,國學智慧對于領導力提升有著獨特的影響。儒家的進取,道家的無為,佛家的超越,禪宗的修持,易經的玄妙,在今天國學復興的今天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不學易不以為良相”“半部《論語》治天下”,對于中國人來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中,侵浸著國學的博大智慧,也包含了心憂天下的人文理想。在大國崛起的今天,重溫國學,對于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和未來的領導者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課程收益】
1**課程學習,領略國學智慧,達到領導力全面提升。
2**學習,在特色鮮明,身臨其境中感悟縱橫捭闔、爐火純青的領導藝術。
3**學習,增強宏觀把握大局,前瞻意識的培養和深刻的洞察力。
【課程大綱】
一、古今完人曾國藩
1、曾國藩生平
曾國藩(1811--1872年)是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后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緊接著創見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人,后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謚“文正”。
2、功過曾國藩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蕩年代,由于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于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顯赫和**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3、曾國藩是封建社會**后一尊道德偶像
二、內圣外王之道
三股力量打造的“矛盾中國人”
什么是國學
按照易經哲學傳統,國學也呈現“八卦九宮”之象:易學道學居太極核心,五行與中醫居乾(天)位,佛學、墨學居兌(澤)位,法家之學居離(火)位,兵家思想居震(雷)位,儒學儒商居巽(風)位,鬼谷子縱橫家居坎(水)位,名家居艮(山)位,雜家、農家居坤(地)位。
其一是德為首,仁禮合一,這是儒家思想竭力推崇的;
其二是儒家的中庸與道家的順其自然,以儒道互補的架構,形成了中國傳統的理想人格;
其三是將佛家思想融入其中,構成了“據于儒、依于老、逃于禪”這樣一種矛盾的統一體。
三、曾國藩的為官三變
1、以儒家思想做人——程朱理學
2、以法家精神做事——申韓之學
3、以道家理念養心——黃老之學
四、曾國藩縱橫捭闔的職場智慧
1、與對手雙贏的技巧
2、玄機重重更顯棋高一招
3、怎樣不戰而屈人之兵
4、 “黑”“偽”“滑”的官場生存原理
五、學習曾國藩的現實意義
1、經世致用的理學思想
2、師夷智以制夷的開放意識
3、立誠居敬的道德修養
4、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